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般能治好,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控制病情。该病是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红细胞导致的贫血,可通过药物、输血等方式干预。
1、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能抑制异常免疫反应。适用于轻中度贫血患者,可能伴随乏力、黄疸等症状。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糖和骨密度。
2、免疫抑制剂应用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激素无效者。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起效,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需定期复查血常规。
3、输血支持治疗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严重贫血需输注洗涤红细胞。输血可快速改善缺氧症状,但可能加重溶血,需配合糖皮质激素使用。输血后要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4、脾脏切除手术药物控制不佳的难治性病例可考虑脾切除。脾脏是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术后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感染,可能出现血小板升高现象。
5、生物靶向治疗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针对B淋巴细胞发挥作用。适用于传统治疗失败患者,可能伴随发热、低血压等输液反应,治疗前需进行乙肝筛查。
患者应避免受凉感冒诱发溶血,适度补充叶酸和铁剂,但补铁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出现酱油色尿提示溶血加重需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饮食宜选择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蛋等,避免进食蚕豆等可能诱发溶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