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缝隙越来越大可能由牙周炎、牙龈萎缩、牙齿移位、龋齿、不良修复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牙周治疗、正畸矫正、充填修复、更换修复体等方式改善。
1、牙周炎牙周炎是牙齿缝隙增大的常见原因,与牙菌斑堆积导致牙槽骨吸收有关。患者可能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治疗需通过龈上洁治术清除牙结石,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严重者需进行翻瓣手术。日常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有助于控制炎症。
2、牙龈萎缩牙龈组织退行性改变会暴露牙根面,常见于刷牙力度过大或年龄增长。表现为牙根敏感、牙缝可见黑色三角区。可应用氟化亚锡凝胶缓解敏感,种植牙龈乳头重建术能改善美观。建议改用软毛牙刷并采用巴氏刷牙法。
3、牙齿移位长期缺牙未修复会导致邻牙倾斜,智齿萌出也可能推挤前牙。正畸治疗可通过隐形矫治器或金属托槽重新排列牙齿。对于轻度移位,使用舌侧保持器即可维持间隙,严重者需要邻面去釉配合全冠修复。
4、龋齿邻面龋坏会破坏牙齿接触点,常见于食物嵌塞区域。早期表现为牙缝发黑、冷热敏感,进展后形成龋洞。需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大面积缺损需嵌体修复。日常使用牙线能有效预防邻面龋。
5、不良修复体不密合的烤瓷冠或活动义齿可能压迫牙龈,导致修复体与天然牙之间形成间隙。需重新取模制作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处可用树脂临时修补。定期检查修复体边缘适应性,避免使用超过5年的老旧修复体。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使用牙间隙刷清洁宽大牙缝,避免用牙签剔牙。控制碳酸饮料摄入,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发现牙齿移位或牙龈出血应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可阻止缝隙进一步扩大。正畸治疗后需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