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症状多样,早期可能无明显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和支持疗法。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1、HIV感染初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咽痛、头痛、肌肉疼痛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内出现,持续1-2周后自行消失,称为急性HIV感染期。此时病毒在体内迅速复制,但免疫系统尚未受到严重破坏。
2、随着病毒持续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进入无症状期,此期可持续数年甚至十多年,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但病毒仍在体内活跃,免疫细胞逐渐减少。
3、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CD4+T细胞数量显著下降时,患者进入艾滋病期,此时会出现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如肺炎、结核病、卡波西肉瘤等,表现为持续发热、体重下降、慢性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治疗方法:
1、抗病毒治疗ART是核心,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等,需终身服药。
2、免疫调节治疗,如使用干扰素、白介素等,帮助恢复免疫功能。
3、支持疗法,针对机会性感染和并发症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改善生活质量。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监测CD4+T细胞和病毒载量,遵医嘱服药,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播病毒。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治疗,艾滋病患者可以长期保持健康状态,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