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症需观察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食欲改变等核心症状,同时排除生理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包括长期情绪异常、社交退缩、学业下降、躯体不适及自伤倾向,需由专业医生通过临床访谈和量表评估确诊。
1、情绪异常持续两周以上的悲伤、易怒或空虚感是典型表现。孩子可能频繁哭泣、对批评过度敏感,或出现与年龄不符的愤怒爆发。部分患儿会表达无价值感,如反复说没人爱自己。家长需注意情绪变化是否影响日常功能,例如拒绝上学或回避朋友。
2、兴趣减退对既往热衷的活动丧失兴趣,如突然放弃喜欢的运动或艺术班。可能表现为拒绝参与家庭互动,长时间独处或沉迷虚拟世界。需区分青春期正常情绪波动与病态退缩,关键看是否伴随其他抑郁症状群。
3、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成绩骤降,作业完成质量变差。可能出现迟到旷课等行为问题,部分孩子会抱怨头痛腹痛等躯体症状逃避上学。家长需关注这种变化是否与教师反馈、同学关系恶化同步出现。
4、生理紊乱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或过度嗜睡。食欲可能明显增加或减少,伴随体重波动。部分患儿出现非特异性躯体疼痛,体检无器质性病变。这些症状需排除甲状腺疾病、贫血等生理问题。
5、危险行为自伤行为如割腕、撞墙需高度警惕,哪怕孩子解释为好奇或模仿。反复提及死亡话题,或作文绘画中出现黑暗主题都可能是信号。发现此类表现应立即寻求心理危机干预。
家长应记录症状频率和持续时间,避免自行贴标签。优先选择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专业评估通常包含父母访谈、儿童行为量表和投射测验。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增加亲子户外活动,避免过度追问加重孩子心理负担。若确诊需遵医嘱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必要时联合氟西汀口服溶液等药物,所有治疗需在医生监督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