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可能会引起发热症状。肠胃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
病毒性肠胃炎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后,除消化道症状外,常伴随38℃左右的发热,儿童患者发热概率更高。细菌性肠胃炎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感染时,发热症状更为明显,体温可能超过39℃,同时可能出现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发热相对少见,但阿米巴痢疾等疾病仍可能导致长期低热。
少数情况下,肠胃炎伴随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时,可能因机体代谢异常出现发热样症状。免疫缺陷患者发生肠胃炎后,发热持续时间可能延长。婴幼儿因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肠胃炎引发高热的风险高于成人,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出现发热伴肠胃炎症状时,建议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但需注意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与退热药的服用间隔。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出现意识模糊或血便,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