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肺栓塞的肺部CTA影像显示肺动脉内存在血栓阻塞,导致血流受阻,可能引发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肺栓塞的病因包括遗传性凝血异常、长期卧床、手术创伤等,治疗需结合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或手术干预。
1、肺栓塞的病因分析
肺栓塞的主要病因包括遗传性凝血异常、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外伤及病理因素。遗传性凝血异常如蛋白C、蛋白S缺乏或抗凝血酶III缺陷,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环境因素如长期卧床、久坐不动、长途旅行等,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脱落至肺部。生理因素如肥胖、妊娠、高龄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外伤如骨折或手术创伤,尤其是髋关节或膝关节手术,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病理因素如恶性肿瘤、慢性心肺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肺栓塞。
2、肺栓塞的影像学表现
肺部CTA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工具,影像上可见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的充盈缺损,表现为低密度影。急性肺栓塞的典型表现为“轨道征”或“马鞍征”,即血栓在血管内形成条状或分叉状低密度影。慢性肺栓塞则可能表现为肺动脉壁增厚或血管狭窄。CTA还可评估肺栓塞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为治疗提供依据。
3、肺栓塞的治疗方法
肺栓塞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
- 药物治疗: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是首选,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适用于大面积肺栓塞,可快速溶解血栓。
-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无效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可采用导管取栓术或外科血栓切除术。
-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避免久坐,定期活动下肢,穿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饮食上减少高脂高盐食物,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肺栓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肺部CTA影像明确诊断后,结合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改善预后。患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并注意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