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主要有前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前内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入路、髓内钉固定入路等。选择入路方式需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及手术目标综合评估。
1、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适用于胫骨中上段骨折,切口沿胫骨前肌外侧缘纵向延伸。该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外侧平台,便于处理合并的腓骨头骨折。需注意保护腓浅神经及胫前血管束,术后可能出现伸肌群粘连。该入路对胫骨远端暴露有限,不适用于下段骨折。
2、后内侧入路后内侧入路主要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切口位于比目鱼肌内侧缘。该入路可直接显露胫骨后内侧皮质,利于复位后侧骨块。术中需分离隐神经及大隐静脉,术后需预防切口边缘坏死。该入路对近端骨折显露较差,且可能影响后侧软组织血供。
3、前内侧入路前内侧入路适合胫骨中段横行或短斜行骨折,切口沿胫骨内侧缘纵向切开。该入路操作空间较大,可同时处理内侧平台损伤。需注意保护隐神经分支,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愈合延迟。该入路对后侧骨块复位存在盲区,需结合术中透视辅助。
4、微创经皮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入路通过多个小切口置入锁定钢板,适用于简单骨折类型。该技术能最大限度保留骨折端血运,降低感染风险。但要求术者熟悉皮下隧道建立技巧,且存在复位精度不足的缺陷。需依赖术中透视确认复位质量。
5、髓内钉固定入路髓内钉固定通常采用髌上或髌下入路,适用于长斜行或粉碎性骨干骨折。该技术通过髓腔中央固定实现力线恢复,允许早期负重。需注意避免进针点定位错误导致膝前疼痛,术中需精确控制旋转畸形。对干骺端骨折需结合阻挡钉技术。
术后康复需遵循阶段性负重原则,早期进行踝泵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饮食应增加钙质与优质蛋白摄入,如牛奶、鱼肉及豆制品。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痂生长情况,避免过早完全负重。出现切口渗液或异常疼痛需及时就医。康复期间建议使用助行器减少患肢负荷,配合物理治疗改善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