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镇痛、口腔护理、补液支持、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疱疹性咽峡炎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但需对症干预缓解症状。
1、抗病毒治疗针对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临床可选用干扰素α喷雾剂局部抗病毒,或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抑制病毒复制。重症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需在发病48小时内启动效果更佳。
2、退热镇痛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同时缓解咽痛症状。注意避免阿司匹林等药物以防瑞氏综合征。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维持室温22-24℃。
3、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减轻溃疡疼痛,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溶液轻柔清洁口腔。避免酸性或刺激性食物,可选择常温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
4、补液支持因咽痛拒食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III。出现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征象时,应及时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5、预防继发感染疱疹破溃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可局部喷洒开喉剑喷雾剂。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高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细菌感染征象,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并煮沸消毒,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玩具和物体表面。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选择苹果泥、蒸蛋羹等软烂食物。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抽搐等,警惕罕见并发症病毒性脑膜炎。病程通常持续5-7天,若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