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属于妇科急症,但整体发生率较低。黄体破裂的发生概率与黄体期剧烈运动、外力撞击、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痊愈,少数出血量大者需手术干预。
黄体是女性排卵后形成的暂时性内分泌结构,其血管丰富且壁薄,在月经周期后期黄体期体积达到峰值时确实存在破裂风险。日常活动中轻微碰撞或腹部受压通常不会导致破裂,但跳绳、快跑等剧烈运动可能增加黄体表面血管破裂概率。存在血液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因凝血功能异常更易发生黄体持续出血。
部分黄体破裂与病理性因素相关,如卵巢囊肿扭转或黄体内部自发出血。这类情况可能伴随突发性下腹剧痛、肛门坠胀感及休克表现,需通过超声检查鉴别。临床中约八成患者出血量少于100毫升,通过卧床休息和止血药物即可控制;仅当腹腔内出血超过500毫升或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才需腹腔镜手术止血。
建议育龄女性在月经周期第20-28天减少高强度运动,避免腹部受压动作。若运动后出现持续腹痛伴头晕,应立即平卧并急诊就医。日常可补充维生素K含量高的菠菜、西蓝花等深色蔬菜,帮助维持正常凝血功能,但无法完全预防黄体破裂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