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风险因素选择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CTA、运动负荷试验、心肌酶谱检测等不同项目。心脏检查方式主要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造影、心肌核素扫描等。
1、心电图心电图是筛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基础检查,通过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能快速发现房颤、室性早搏等异常。该检查无创便捷,但对间歇性发作的心律失常可能漏诊,需结合动态心电图提高检出率。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穿着宽松衣物方便电极粘贴。
2、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通过24-48小时连续监测,可捕捉阵发性房颤、变异性心绞痛等一过性异常。受检者需记录日常活动日志,帮助医生分析心电图变化与症状的关联。检查期间避免接触强磁场,防止电极脱落影响数据采集。该检查对评估心悸、晕厥原因具有独特价值。
3、心脏超声心脏超声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异常,如瓣膜病变、心肌肥厚、心包积液等。经胸超声无辐射风险,经食道超声可更清晰观察左心耳血栓。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但肥胖或肺气肿患者可能因声窗受限影响图像质量。该检查对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尤为重要。
4、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需住院在导管室进行,存在穿刺部位血肿、造影剂肾病等风险。适用于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或支架术后复查。检查前需评估肾功能,术后需压迫止血并监测生命体征。
5、心肌核素扫描心肌核素扫描通过放射性示踪剂评估心肌血流灌注,可识别存活心肌与梗死区域。静息与负荷状态两次扫描对比能提高冠心病检出率。检查前需停用某些心血管药物,孕妇禁忌。该技术对血运重建手术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心脏检查后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突发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心电图,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心脏超声评估。检查结果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综合解读,避免自行判断。日常注意监测脉搏节律,出现心慌气短及时记录症状特点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