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鼻窦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根管治疗、拔牙手术、鼻窦冲洗、鼻内镜手术等方式治疗。牙源性鼻窦炎通常由龋齿感染、牙周脓肿、根尖周炎、上颌窦底穿孔、种植体周围炎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牙源性鼻窦炎急性期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繁殖,缓解鼻窦黏膜充血肿胀。用药期间需观察体温及鼻腔分泌物变化,若出现药物过敏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2、根管治疗由龋齿或根尖周炎引起的病例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并严密充填根管。治疗需分2-3次完成,包括开髓引流、根管预备消毒和三维充填。完善的根管治疗能消除感染源,避免病原菌通过牙根尖孔持续扩散至上颌窦。
3、拔牙手术无法保留的严重病源牙需手术拔除,特别是合并牙根折断、大面积根尖病变或牙周骨破坏者。拔牙后需搔刮牙槽窝,清除肉芽组织和感染灶。术后24小时内避免擤鼻涕,防止创口负压导致上颌窦逆行感染。
4、鼻窦冲洗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脓性分泌物,改善窦口引流。冲洗时保持头部前倾30度,避免水流进入咽鼓管。可配合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减轻黏膜水肿,常用药物包括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
5、鼻内镜手术慢性顽固性病例需行鼻内镜下中鼻道开窗术,扩大自然窦口改善通气引流。手术同期可处理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解剖异常。术后定期清理术腔痂皮,使用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膜功能恢复。
治疗期间应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含漱。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以减少黏膜刺激。恢复期可进行鼻腔蒸汽吸入,配合面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若出现头痛加重、视力改变等颅眶并发症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定期复查牙片和鼻窦CT评估疗效,防止迁延为慢性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