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儿童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喘息等症状。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秋冬季节高发。
1、病原体特性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缺乏细胞壁结构。其感染后潜伏期较长,通常为2-3周,可引发支气管和肺泡的炎症反应。该病原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这是临床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特性。
2、典型症状患儿初期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逐渐发展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约80%患儿出现中低度发热,部分伴有咽痛、头痛等全身症状。肺部听诊可能闻及细湿啰音,但约20%患儿肺部体征不明显,表现为症状与体征分离的特点。
3、诊断方法临床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检测,包括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和冷凝集试验。咽拭子PCR检测可快速明确病原体。胸部X线检查多显示单侧斑片状浸润影,以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多见。血常规检查通常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4、治疗方案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克拉霉素颗粒或红霉素肠溶片。对于耐药病例可选用四环素类或多西环素片,但8岁以下儿童慎用。咳嗽剧烈时可配合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发热超过38.5℃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重症患儿可能需要静脉给药或氧疗支持。
5、预防措施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每日开窗2-3次。患儿餐具、毛巾应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密切接触者可预防性服用罗红霉素分散片3-5天。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和精神状态,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或嗜睡等表现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适量食用雪梨、白萝卜等润肺食物。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痊愈后1个月内建议复查胸片评估肺部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