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后可能出现下肢短缩、外旋和内收畸形。典型畸形表现主要有下肢短缩、足部外旋、髋关节内收、大转子突出、患肢功能障碍。
1、下肢短缩:
骨折端重叠移位会导致患侧肢体比健侧短缩1-3厘米。测量时可发现髂前上棘至内踝的距离缩短,伴随步态异常。早期牵引复位可改善短缩,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2、足部外旋:
骨折后患肢常呈45-90度外旋位,因髂腰肌牵拉使远折端外旋所致。查体可见足尖明显向外偏转,被动内旋受限。外旋畸形可能影响行走平衡,需通过防旋鞋或内固定治疗。
3、髋关节内收:
骨折远端受内收肌群牵拉向内侧移位,表现为患侧膝关节偏向中线。长期内收可能导致髋关节活动度下降,康复训练需重点进行外展练习,严重者需手术重建颈干角。
4、大转子突出:
骨折近端因臀肌牵拉向上移位,使大转子较健侧更为凸出。触诊可及明显骨性隆起,可能伴发转子区压痛。该畸形提示骨折不稳定,需考虑空心钉或关节置换手术。
5、患肢功能障碍:
典型表现为屈髋受限、负重疼痛和跛行,与骨折移位程度正相关。早期可能因疼痛出现假性瘫痪,晚期未治疗者易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功能锻炼需在骨折稳定后进行。
康复期间建议睡硬板床保持患肢中立位,使用助行器避免过早负重。饮食需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豆腐、深海鱼等。每日进行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6周后逐步开始髋关节被动活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出现持续疼痛或畸形加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