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最晚6-9个月会追声。追声能力与听觉发育、神经系统成熟度等因素相关,若超过此月龄仍无反应需排查听力障碍或发育迟缓。
多数婴儿在3-4个月开始对声音产生定向反应,表现为转头寻找声源。此阶段常见轻柔摇铃、人声呼唤等生活场景刺激可诱发追声行为。部分婴儿因个体差异可能延迟至5-6个月出现反应,但通常伴随其他正常发育里程碑如咿呀发音、眼神追踪等。日常可通过在宝宝视线外摇动发声玩具观察反应,注意避免同时出现视觉干扰物。
少数情况下9个月后仍无追声需警惕病理因素。先天性听力损失可能伴随对巨大声响无惊跳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可能合并运动发育滞后。早产儿或出生窒息等高风险群体出现追声延迟时,建议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专科检查综合评估。环境因素如长期单一听觉刺激缺失也可能影响行为表现。
家长发现宝宝追声延迟时,应记录日常对各类声音的反应细节,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测试。可重复进行不同距离、频率的声音刺激观察,同时关注大运动、精细动作等发育进度。建议在儿童保健体检时主动向医生反馈观察结果,必要时转诊耳鼻喉科或发育行为科进行专业筛查。保持适度语言输入和互动游戏有助于促进听觉-运动协调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