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路感染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结构异常、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尿路感染需及时干预,避免进展为肾盂肾炎等严重并发症。
1. 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可通过会阴部逆行感染尿道。患者可能出现排尿灼热感,尿液浑浊或带血丝。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增加水分摄入促进细菌排出。日常需注意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
2. 尿路结构异常膀胱脱垂或尿道狭窄可能导致尿液滞留,增加感染概率。这类患者常伴有排尿不畅、残余尿量增多等症状。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确诊,轻度者可进行盆底肌训练,严重者可能需要尿道扩张术等治疗。建议避免憋尿,每2-3小时排尿一次。
3. 免疫力下降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会削弱泌尿系统防御能力。患者易反复发作感染,可能伴随发热、腰背酸痛等全身症状。除使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外,需控制基础疾病,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
4. 卫生习惯不良使用劣质卫生巾、性生活后未及时清洁等行为可能引入病原体。典型症状包括尿道口红肿、分泌物增多。治疗时可配合三金片等中成药,日常应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性交前后双方都应清洁会阴部。月经期需更频繁更换卫生用品。
5. 激素水平变化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会导致尿道黏膜萎缩,防御功能下降。患者常见排尿不适伴阴道干涩,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改善症状,配合癃清片调理。建议增加豆制品摄入补充植物雌激素,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会阴部酸碱平衡。
预防尿路感染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穿紧身裤久坐。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成全程药物治疗。日常可饮用蔓越莓汁抑制细菌黏附,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性活跃期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尿常规检查,绝经后女性可定期评估激素水平。急性期需暂停性生活,恢复后同房前后注意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