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疝通常由腹壁肌肉薄弱、腹压增高、先天性因素、结缔组织异常及手术史等原因引起。斜疝的发生主要与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缺陷有关,常见诱因包括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重体力劳动等。
1、腹壁肌肉薄弱腹股沟区肌肉层天然存在薄弱点,随着年龄增长或营养不良导致肌肉萎缩,可能形成疝环。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腹横筋膜松弛后无法有效约束腹腔内容物。
2、腹压增高慢性咳嗽、排尿困难、妊娠等持续性腹压增高因素,会迫使肠管通过薄弱区突出。重体力劳动者或举重运动员因反复屏气动作,也容易诱发斜疝形成。
3、先天性因素男性胎儿期睾丸下降过程中鞘状突未完全闭合,遗留潜在通道。约30%婴幼儿存在鞘状突未闭现象,部分会发展为先天性斜疝,表现为出生后腹股沟区包块。
4、结缔组织异常胶原蛋白代谢异常导致腹股沟区筋膜强度不足,此类患者常伴有其他部位疝或静脉曲张。马方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患者更易出现复发性斜疝。
5、手术史既往腹部手术可能破坏腹壁正常结构,特别是阑尾切除术、前列腺手术后,局部瘢痕组织形成薄弱点。多次手术患者发生切口疝后可能继发斜疝。
斜疝患者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日常可佩戴疝气带暂时缓解症状,但根治需手术修补。建议选择高蛋白饮食促进组织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结缔组织强度。术后三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防止复发。出现腹痛呕吐等嵌顿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