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消化道胃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胃溃疡、胃炎、胃部肿瘤或药物副作用等。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内镜治疗或手术干预。
1、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引起。幽门螺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侵蚀胃壁,形成溃疡并引发出血。治疗上,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根除幽门螺杆菌,同时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
2、胃炎
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胃炎常因酒精、辛辣食物或药物刺激引起,慢性胃炎则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有关。胃炎会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能出血。治疗上,需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和抑酸药物(如雷贝拉唑)。
3、胃部肿瘤
胃部良性或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胃出血。良性肿瘤如胃息肉,恶性肿瘤如胃癌,都可能因肿瘤组织坏死或侵犯血管而出血。早期胃癌可能无明显症状,晚期则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治疗上,良性肿瘤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恶性肿瘤则需手术、化疗或放疗综合治疗。
4、药物副作用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如华法林)或糖皮质激素可能损伤胃黏膜,增加出血风险。这类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黏膜的自我保护能力。治疗上,需停用或调整药物剂量,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药物。
5、其他原因
外伤、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应激性溃疡等也可能导致胃出血。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腹压增高;应激性溃疡常见于重症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
消化道胃出血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及时就医是关键。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