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引起鼻窦炎可通过鼻腔冲洗、热敷、药物治疗、鼻腔喷雾、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鼻窦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
1、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病原体。每日重复进行1-2次,可缓解鼻塞和炎症。操作时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黏膜损伤。鼻腔冲洗对轻度鼻窦炎效果较好,适合儿童和成人居家使用。
2、热敷用温热毛巾敷于鼻梁及两侧鼻窦区,每次10-15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可配合蒸汽吸入,帮助稀释鼻腔分泌物。热敷适用于急性鼻窦炎早期,但伴随高热或脓性分泌物时应避免使用。
3、药物治疗细菌性鼻窦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过敏性鼻窦炎可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鼻塞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但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鼻腔喷雾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可湿润黏膜,减轻干燥不适。糖皮质激素类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能缓解慢性炎症。使用前需清洁鼻腔,喷头避免接触鼻黏膜。喷雾治疗适合长期鼻窦炎患者,但需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5、手术治疗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窦炎可考虑鼻内镜手术,如筛窦开放术、上颌窦造口术。手术适用于存在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结构异常者。术后需定期换药和鼻腔护理,恢复期约1-3个月。手术治疗为最后选择,须由耳鼻喉科医生评估后实施。
感冒后出现鼻窦炎症状时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头痛发热需及时就医。急性期可适当抬高枕头睡眠,促进鼻腔引流。恢复期间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炎症扩散至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