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牙覆盖下牙的骨性嘴凸可通过正畸治疗、正颌手术等方式矫正。骨性嘴凸通常由颌骨发育异常引起,表现为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可能伴随咬合紊乱、发音障碍等症状。
1、正畸治疗轻度骨性嘴凸可通过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调整牙齿位置,改善咬合关系。常用矫治器包括金属托槽、陶瓷托槽及隐适美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需持续1-3年,期间需定期复诊调整力度,可能伴随牙齿酸胀等暂时性不适。
2、正颌手术中重度骨性畸形需联合正颌手术,如上颌骨截骨后移术或下颌骨前徙术。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截骨调整颌骨位置,术后配合正畸治疗精细调整咬合。手术风险包括出血、神经损伤,需严格评估全身状况。
3、功能矫治器青少年患者可尝试功能性矫治器如Activator或Twin-block,利用生长潜力引导颌骨发育。需每日佩戴12小时以上,疗程6-12个月。可能出现黏膜压痛,需定期调整矫治器力度。
4、肌功能训练配合唇肌训练、舌位练习等口腔肌功能疗法,帮助建立正常吞咽和呼吸模式。每日需重复进行闭唇练习、舌尖顶腭训练等动作,持续3-6个月可改善软组织代偿性凸起。
5、联合治疗多数病例需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方案,术前正畸12-18个月排齐牙齿,术后正畸6-12个月精细调整。治疗期间需维持口腔卫生,避免硬质食物,使用冲牙器清洁矫治器周围菌斑。
矫正期间应避免啃咬硬物,使用含氟牙膏预防脱矿,正颌手术后需流质饮食2周。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成年患者需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日常可练习鼻呼吸减少口周肌肉压力,睡眠时选择侧卧姿势减轻颌面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