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14.3毫摩尔每升通常已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需结合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综合判断,主要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胰腺功能异常等。
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概率显著增高。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血糖,建议通过饮食控制与规律运动进行预防。若已出现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控制血糖。
2、胰岛素抵抗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餐后血糖持续升高。这种情况需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医生可能开具阿卡波糖片、西格列汀片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
3、胰腺功能异常胰腺炎、自身免疫攻击等会损伤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此类患者常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同时须严格防范低血糖风险。
4、妊娠期代谢变化妊娠中后期胎盘激素分泌可能引发暂时性血糖升高,诊断为妊娠糖尿病需营养科介入管理。通常推荐使用胰岛素类似物控制血糖,禁用口服降糖药以免影响胎儿。
5、应激性高血糖严重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会导致一过性血糖升高。这种情况需处理原发病,血糖监测稳定后多可恢复正常,必要时短期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
发现血糖异常后应完善糖化血红蛋白、C肽释放试验等检查明确分型。日常需保持低升糖指数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并定期监测足部与眼底。血糖持续超过13.9毫摩尔每升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