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在儿童医院通常需要挂儿科或急诊儿科。发烧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幼儿急疹、尿路感染、肺炎等疾病有关。
1、儿科儿科是处理儿童常见疾病的首选科室,医生会根据发热程度、伴随症状进行初步判断。若发热伴随咳嗽、流涕,可能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若出现呕吐腹泻,可能需排查胃肠炎,医生可能建议口服补液盐或蒙脱石散。儿科医生还会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排除细菌或病毒感染。
2、急诊儿科当发热超过39摄氏度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时需立即挂急诊儿科。急诊医生会优先处理高热惊厥等急症,可能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抽搐,并通过静脉补液快速降温。若患儿出现皮肤瘀斑、呼吸急促,需排除脑膜炎或脓毒症等重症,可能进行腰椎穿刺或CT检查。夜间或节假日普通儿科停诊时,急诊儿科是唯一选择。
3、感染科持续发热超过5天或伴有肝脾肿大需转诊感染科。医生会排查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特殊病原体,可能进行血清学检测或骨髓穿刺。结核感染引起的长期低热需使用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治疗。对于免疫缺陷患儿的反复发热,感染科会评估免疫功能并制定抗感染方案。
4、呼吸科发热伴随喘息、呼吸困难可能需转呼吸科。医生会通过胸片判断是否患肺炎,重症肺炎可能需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联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引起的发热需使用沙丁胺醇雾化溶液缓解支气管痉挛。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可能需要免疫调节剂如匹多莫德口服液。
5、风湿免疫科周期性发热伴关节肿痛需排查风湿热或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医生会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确诊后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控制炎症。川崎病引起的持续高热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并配合阿司匹林治疗冠状动脉病变。自身炎症性疾病如PFAPA综合征需使用泼尼松片控制发作。
家长发现孩子发热时,应先测量体温并观察精神状态。38.5摄氏度以下可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过度包裹衣物,保持室内通风。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嗜睡、拒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诊前记录发热时间、热型及用药情况,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发热期间鼓励孩子多饮水,进食易消化的粥类、果蔬泥,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体温正常48小时后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