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被鱼刺卡到可通过拍背催吐、镊子夹取、内镜取出、药物治疗、手术取出等方式处理。鱼刺卡喉通常由进食过快、咀嚼不充分、鱼刺细小尖锐等因素引起。
1、拍背催吐适用于鱼刺位置较浅的情况。家长需立即将宝宝头低位俯卧在膝盖上,用掌根快速拍击其肩胛骨中间位置5次。若观察到鱼刺随呕吐物排出,需用清水漱口检查口腔。此方法对1岁以下婴儿禁用,可能造成颈椎损伤。
2、镊子夹取当肉眼可见鱼刺卡在扁桃体或咽后壁时,家长可使用消毒长柄镊子夹取。操作前需用压舌板固定舌头,使用手电筒充分照明。若鱼刺刺入组织较深或宝宝剧烈挣扎,应立即停止操作。此方法需要家长具备基本急救知识。
3、内镜取出适用于鱼刺进入食道的情况。医生会通过喉镜或胃镜定位鱼刺,使用异物钳取出。可能伴随咽喉黏膜损伤,表现为吞咽疼痛、血丝痰等症状。术后需禁食2小时,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
4、药物治疗当鱼刺造成局部感染时需用药。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咽部肿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可控制化脓性炎症,布洛芬混悬滴剂能缓解疼痛发热。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给药。
5、手术取出针对刺入主动脉或气管的严重情况。胸外科可能需开胸取出,耳鼻喉科可能行气管切开术。这种情况可能伴随咳血、呼吸困难等危险症状,术后需住院观察3天。家长发现宝宝出现面色青紫、意识模糊时需立即呼叫急救。
预防宝宝鱼刺卡喉需将鱼肉彻底去刺后再喂食,建议选择鳕鱼、龙利鱼等少刺品种。2岁以下幼儿建议做成鱼泥食用,3岁以上可训练吐刺技巧。就餐时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逗笑分散注意力。若尝试家庭处理无效或出现发热、流涎等症状,需在2小时内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