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需要检查的项目主要有血常规、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腹部超声、肠镜等。拉肚子可能与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血常规血常规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病毒感染时可能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常规还能评估贫血、脱水等情况,帮助判断拉肚子的严重程度。检查前无须空腹,采血后需按压针眼3-5分钟。
2、粪便常规粪便常规可以观察粪便的性状、颜色,检测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异常结果可能提示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感染性疾病。检查时需要留取新鲜粪便样本,避免尿液污染,样本量约蚕豆大小即可,1小时内送检效果最佳。
3、粪便培养粪便培养能明确致病菌种类,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肠道致病菌有较高检出率。检查需要采集新鲜粪便的脓血部分或黏液部分,置于无菌容器中。培养阳性结果可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检查需要2-3天出结果,期间需暂停抗生素使用。
4、腹部超声腹部超声能观察肠道壁厚度、肠系膜淋巴结情况,排查肠套叠、肠梗阻等急腹症。对肝胆胰脾等器官也有较好显示,可鉴别胆囊炎、胰腺炎等引起的腹泻。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必要时需饮水充盈膀胱,无辐射且可重复检查。
5、肠镜肠镜能直观观察结肠黏膜病变,对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息肉等有确诊价值。检查前需严格清肠准备,服用泻药排空肠道。检查时可能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无痛肠镜需麻醉下进行,检查后需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拉肚子期间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饮食宜清淡,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注意腹部保暖,便后及时清洁会阴部。若出现发热、血便、持续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复诊。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