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一般不会自愈,需要及时治疗。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可能伴随疼痛或进食困难。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反复发作。
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幼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症状较轻时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白色斑膜,擦除后可见充血黏膜。若未及时干预,真菌可能向咽喉、食管蔓延,导致吞咽困难或继发细菌感染。婴幼儿因免疫系统未完善,更易出现反复感染。
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鹅口疮,如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氟康唑口服溶液等。日常需注意口腔清洁,哺乳期婴幼儿的奶瓶、奶嘴应每日消毒。成人患者应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黏膜的行为。免疫功能异常者需同时治疗基础疾病。
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鹅口疮复发的关键。婴幼儿喂食后可用温水清洁口腔,成人应定期更换牙刷。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破坏口腔菌群平衡。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出现口腔白斑持续不消退或范围扩大时,应及时到口腔科或感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