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是一种用于检查、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医疗工具,通过直接观察气道内部结构,帮助明确病因并实施精准治疗。主要作用包括诊断肺部感染、肿瘤、出血等病变,以及进行活检、异物取出、局部给药等治疗操作。
1. 诊断作用
支气管镜能直观显示气管、支气管黏膜病变,对肺癌早期诊断具有关键价值。通过镜下观察可区分炎症、结核、肿瘤等不同性质病变,结合活检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诊率可达90%以上。对于不明原因的咯血,能精确定位出血部位;对肺部阴影可明确是否为恶性肿瘤。
2. 治疗功能
在治疗方面,支气管镜可清除气道内异物,尤其适用于儿童误吸花生等紧急情况。通过冷冻、电切等技术能切除良性肿瘤,放置支架可缓解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狭窄。对重症肺炎患者,能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直接注入抗生素提高疗效。
3. 术前评估
胸外科手术前常规进行支气管镜检查,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及手术可行性。通过测量病变与气管隆突的距离,判断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的可行性。对于气管食管瘘等复杂病例,可明确瘘口位置指导手术方案制定。
4. 术后管理
肺部手术后出现肺不张时,支气管镜能吸除血块和分泌物使肺复张。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定期检查可预防肉芽组织增生造成的狭窄。重症监护中,能快速清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痰栓,改善通气功能。
支气管镜检查需由呼吸科医师操作,术前需禁食6小时并评估心肺功能。虽然属于微创检查,但可能出现喉头水肿、出血等并发症,需在具备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随着超声支气管镜、荧光支气管镜等技术的发展,其诊断准确率持续提升,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的核心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