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咳嗽可能由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食管反流或环境刺激物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或环境改善措施。
1. 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咳嗽通常伴随发热、咽痛等症状。急性感染后咳嗽可能持续数周,称为感染后咳嗽。针对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或阿奇霉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右美沙芬缓解干咳。
2. 慢性支气管炎
吸烟者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表现为每年咳嗽咳痰超过3个月。需进行肺功能检查确诊。戒烟是根本措施,可配合使用噻托溴铵、沙丁胺醇等支气管扩张剂,严重者需吸入糖皮质激素。
3. 支气管哮喘
特征为夜间加重的刺激性干咳,可能伴随胸闷。确诊需做支气管激发试验。控制药物包括布地奈德吸入剂、孟鲁司特钠,急性发作时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居家需定期清洗床品,保持湿度40%-60%。
4. 胃食管反流
胃酸刺激咽喉引发的咳嗽,平卧时加重。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药物可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配合铝碳酸镁保护黏膜。避免咖啡、巧克力等促反流食物。
5.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粉尘、甲醛或冷空气可能诱发咳嗽。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PM2.5浓度,冬季佩戴口罩保暖。职业暴露者需做好防护,室内保持通风,湿度维持在50%左右效果较好。
咳嗽持续超过8周应进行胸部CT检查,排除肺癌、肺结核等严重疾病。记录咳嗽特征(干咳/带痰、昼夜规律)和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避免自行长期服用镇咳药,痰多时需用氨溴索等祛痰剂。过敏体质者建议检测过敏原,针对性避免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