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容易中暑的原因主要包括高温环境、身体调节能力差、水分摄入不足等,预防中暑需避免高温暴露、及时补水、穿着透气衣物。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散热,但若环境湿度过高或身体无法有效调节体温,便容易中暑。身体调节能力差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因体温调节功能不足而中暑。水分摄入不足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增加中暑风险。
1、高温环境是导致中暑的主要外部因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引发中暑。建议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选择阴凉处休息,使用遮阳伞或帽子防晒。
2、身体调节能力差是内在原因之一。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以及体质虚弱者,体温调节功能较弱,难以适应高温环境。这类人群应特别注意防暑,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中,必要时使用空调或风扇降温。
3、水分摄入不足会加剧中暑风险。高温下人体大量出汗,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会导致脱水,影响体温调节。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运动或出汗较多时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或淡盐水。
4、穿着不当也会增加中暑的可能性。厚重的衣物或不透气的材质会阻碍汗液蒸发,影响散热。建议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如棉质或速干面料,帮助身体保持凉爽。
5、某些药物或疾病可能增加中暑风险。例如,利尿剂、抗组胺药等药物可能影响身体的水分平衡,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影响体温调节。服用相关药物或患有此类疾病的人群应咨询采取针对性防暑措施。
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避免高温暴露、及时补水、穿着透气衣物,并关注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头晕、恶心、皮肤发烫等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必要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