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强迫症患者的害怕或担忧并非完全是假象,而是源于大脑中对某些想法或情境的过度警惕和放大。这种害怕虽然在常人看来缺乏实际依据,但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却非常真实,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症状,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干预和日常调节。
1、害怕的根源是什么
强迫症患者的恐惧往往源于大脑对无意义或琐碎想法的过度关注,例如担心门没有锁好、手上沾有细菌等。这种害怕的产生与大脑中某些神经传导功能异常有关,特别是与大脑基底神经节及其连接区域的活动异常。而这种过度担忧并非完全假象,而更像是对未知风险的放大解读。
心理学上认为,这种害怕与患者对于“避免坏事发生”的强烈需求有很大关系。例如,患者可能深信如果不反复检查门锁,可能会遭遇损失,或者觉得手即使看起来干净但仍可能携带危险细菌。害怕来源于自身大脑无法对现实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但并非毫无依据。
2、如何缓解这种害怕
针对强迫症的害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缓解与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CBT:这是治疗强迫症的首选方法。患者可以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合作,学习如何识别和挑战自己对某些情境的非理性思维。例如,患者可以逐步尝试“暴露与反应预防法”,在逐渐接触让自己害怕的情境时控制不进行强迫行为,以减轻焦虑。
– 药物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对改善强迫症状有明显效果。抗焦虑药物如氯氮平等也可能被用于辅助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自我调节:适当的身心调节对日常缓解焦虑有帮助。深呼吸放松训练、规律的运动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都能帮助平衡情绪,减少大脑对负面想法的过度反应。
3、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诱发
外部压力或生活事件可能会加剧强迫症患者的害怕心理,例如来自工作的紧张或个人关系的矛盾。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减压,例如通过倾诉、书写日记或加入支持性群体等方式,学习如何与压力共处。避免过度接触引发害怕的情境或信息,例如减少对疫情恶化等负面新闻的关注,也可以避免心理负担恶化。
通过认知矫正和行为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显著帮助强迫症患者改善害怕和担忧的症状。如果症状干扰日常生活,建议尽早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专业帮助,以获得全面治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