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后耳朵不适通常由水压变化、耳道进水、中耳气压伤、外耳道炎或鼓膜损伤引起,可通过耳部清洁、气压平衡训练、抗炎治疗、鼓膜修复及专业检查缓解。
1、水压变化:
潜水时水压快速变化可能导致耳咽管功能失调,引发耳闷胀感。可通过捏鼻鼓气法促进耳压平衡,避免用力过猛。反复练习吞咽或打哈欠动作有助于疏通耳咽管。
2、耳道进水:
残留水分易滋生细菌引发炎症。将头部倾斜使患耳朝下,轻拉耳廓帮助排水。使用消毒棉签吸干外耳道水分,禁止深入掏挖。游泳专用耳塞能有效预防进水。
3、中耳气压伤:
下潜过快会导致鼓室内外压力失衡,出现耳痛或耳鸣。症状持续需使用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通畅度,鼻腔喷雾剂可辅助缓解。严重者需进行鼓室穿刺术释放积液。
4、外耳道炎:
细菌感染表现为耳道红肿、渗液。保持患耳干燥,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避免抓挠或自行冲洗,瘙痒时可冷敷缓解。
5、鼓膜损伤:
剧烈疼痛伴听力下降提示鼓膜穿孔。需立即停止潜水活动,防止污水进入中耳。多数小型穿孔可自愈,大范围损伤需耳科医生进行鼓室成形术修复。
潜水后48小时内避免乘坐飞机或高原旅行,防止气压变化加重损伤。日常可练习瓦尔萨尔瓦动作增强耳压调节能力,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持续耳鸣、眩晕或脓性分泌物,需尽快进行耳内镜和听力检查。选择合适尺寸的潜水耳塞,下潜时每下降一米做一次耳压平衡,上升速度控制在每分钟不超过10米。耳部不适期间暂停游泳、洗头时使用防水耳罩,睡眠时抬高患侧减少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