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和手术,其核心原因是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导致心肌缺血。
1、药物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首选方法,旨在缓解症状和预防病情恶化。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如肝素和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这些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减少血栓形成并改善心肌供血。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和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也常用于降低心脏负荷和改善预后。
2、介入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通过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血管成形术使用球囊扩张狭窄的血管,支架植入则通过放置金属支架保持血管通畅。对于复杂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旋磨术或激光消融术以清除血管内的斑块。
3、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多支血管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常用的方法。手术通过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如胸廓内动脉或大隐静脉搭建旁路,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供。微创CABG和机器人辅助手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以减少创伤和恢复时间。
4、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和生理因素。遗传因素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增加患病风险;环境因素如吸烟、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是重要诱因;生理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也会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外伤或感染引起的血管炎症也可能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
5、病理机制方面,急性冠脉综合征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引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急性闭塞。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阻断血流,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根据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诱发因素并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以降低复发风险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