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嘴唇水泡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缓解疼痛、预防继发感染和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消除。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和唇周疱疹。
1、抗病毒治疗:
针对肠道病毒可选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早期用药可缩短病程,但需注意此类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潜在影响,用药期间需监测相关指标。
2、局部护理:
保持唇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水泡。可使用医用生理盐水湿敷,每日3-4次,每次5分钟。水泡破裂后可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但禁止自行挑破水泡。
3、缓解疼痛:
进食前后可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缓解疼痛,儿童患者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制剂。避免进食过热、过酸或坚硬食物,建议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
4、预防继发感染:
疱疹破溃后易继发细菌感染,需加强口腔卫生。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液每日含漱,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药液轻柔擦拭。家庭成员应避免共用毛巾餐具,患者用品需煮沸消毒。
5、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如散步,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可提前接种肠道病毒疫苗。
患病期间建议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质食物如蒸蛋羹、香蕉泥等,避免辛辣刺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可用金银花、菊花等代茶饮辅助清热解毒。恢复后2周内仍具有传染性,需继续做好隔离防护。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或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