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对症用药、环境调节、预防并发症等方式处理。该病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交叉感染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
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缓解咽干咽痛症状。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每日总饮水量按体重每公斤50-80毫升计算。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刺激咽喉。
2、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式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忌用酒精擦浴。监测体温变化频率应保持每2小时一次,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
3、对症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鼻塞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禁用含麻黄碱的滴鼻剂。抗生素需经血常规检查确认细菌感染后遵医嘱使用。
4、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夜间垫高枕头缓解鼻塞。患儿衣物选择透气棉质材料,室温维持在24-26℃为宜。
5、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耳痛、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中耳炎或肺炎征兆。与其他儿童保持隔离,餐具玩具每日消毒。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疫苗接种需症状完全消失后补种。
饮食宜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冷饮。保证每日维生素C摄入,可通过猕猴桃、橙汁等补充。恢复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逐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应做好防护,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