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喘气粗伴鼻塞可通过清理鼻腔、调整体位、保持湿度、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通常由鼻腔分泌物、体位不当、空气干燥、呼吸道感染、先天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清理鼻腔:
婴儿鼻腔狭窄易被分泌物阻塞,可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后,用吸鼻器轻柔吸出。操作时注意固定婴儿头部避免损伤鼻黏膜,每日清理不超过3次,过度清理可能刺激鼻黏膜加重水肿。
2、调整体位:
平躺时舌根后坠易加重呼吸困难,建议将婴儿头肩部垫高15-30度侧卧。哺乳后保持竖抱20分钟,避免胃食管反流刺激呼吸道。睡眠时可使用斜坡式床垫改善通气。
3、保持湿度:
干燥空气会使鼻腔分泌物变稠,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冬季取暖时在暖气片放置水盆,避免直接对着婴儿吹风。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4、观察症状:
记录呼吸频率是否超过60次/分钟,观察有无三凹征、嘴唇发绀等缺氧表现。注意是否伴随发热、咳嗽、拒奶等症状。单纯鼻塞不影响进食和睡眠时可先居家观察3天。
5、及时就医:
出现呼吸暂停、持续高热、精神萎靡需立即就诊。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患儿会有持续性喘鸣,鼻后孔闭锁会导致双侧鼻塞,这些情况需要耳鼻喉科专科检查确诊。
日常护理需注意母乳喂养时避免呛奶,喂奶间隙轻拍背部帮助排气。定期用棉签蘸温水清洁鼻周分泌物结痂,但不要深入鼻腔。外出时用纱布遮挡口鼻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若使用加湿器需每日换水并每周消毒,防止滋生军团菌等病原体。观察婴儿体重增长曲线,持续呼吸异常可能影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保持婴儿衣物宽松,避免包裹过紧限制胸廓活动。接触婴儿前需洗手,患病家庭成员需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