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鉴别诊断需要通过详细病史、眼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治疗包括药物降眼压、激光虹膜周切术或手术治疗。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眼痛、视力下降、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发作时间、诱因、既往眼病史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表现为突发性眼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有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多在傍晚或夜间发作。
2、眼科检查:测量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通常显著升高,常超过40mmHg。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水肿、前房浅、瞳孔散大、虹膜膨隆。房角镜检查显示房角关闭。
3、辅助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可清晰显示前房角结构,有助于明确房角关闭程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评估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辅助判断视神经损害程度。
4、鉴别诊断:需要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结膜炎、急性前葡萄膜炎等疾病相鉴别。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常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但眼压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前房可见炎症细胞。急性结膜炎以眼部异物感、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视力一般不受影响,眼压正常。急性前葡萄膜炎多伴有眼部充血、房水混浊,但眼压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5、治疗措施:急性发作期首选药物治疗,包括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噻吗洛尔滴眼液,全身使用乙酰唑胺或甘露醇等。激光虹膜周切术可预防急性发作,适用于对侧眼或缓解期患眼。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等。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可有效预防视力损害和视神经不可逆性损伤。患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眼科检查和治疗。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远视眼、浅前房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