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中风时不存在有效的10秒自救方法,关键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持静止。中风急救的核心措施包括识别症状、避免错误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病时间、等待专业救援。
1、识别症状:
突发中风典型表现为面部歪斜、单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出现任意一项症状时需高度警惕,此时任何自救动作均无法逆转脑部缺血或出血,反而可能因活动加重病情。
2、避免错误操作:
切忌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缺血性与出血性中风用药原则相反。避免拍打肢体、掐人中等民间方法,这些操作可能延误救治时机或导致二次伤害。
3、保持体位稳定:
患者应就地平卧,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若意识清醒也禁止起身活动,移动可能加重脑水肿或诱发血栓脱落,保持安静等待救护车最为重要。
4、记录关键时间:
准确记录症状出现时间直接影响后续溶栓治疗,黄金救治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家属需向医护人员明确说明患者最后正常状态的时间点。
5、配合急救准备:
提前准备好医保卡、既往病历等资料,清理楼道障碍物方便担架通行。在救护车到达前持续观察患者意识、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中风急救后康复期需重点关注血压血糖管理,每日监测早晚血压并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饮食采用低盐低脂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和深色蔬菜摄入。康复训练从发病后24-48小时即可开始被动关节活动,2周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步态和语言训练。家属需学习正确辅助方法,避免过度保护导致废用综合征。定期复查头部影像与颈动脉超声,预防二次中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