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病因可能由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遗传性易栓症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测、心电图等手段明确诊断。
1、静脉淤滞长期卧床、久坐或下肢静脉曲张导致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形成血栓。建议增加活动量,穿戴弹力袜改善循环,高危人群需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
2、血管损伤手术创伤、静脉穿刺或肿瘤压迫破坏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激活凝血系统。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肿瘤患者需监测D-二聚体,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
3、高凝状态妊娠、口服避孕药或脱水导致凝血因子浓度增高。调整避孕方式,妊娠期使用安全抗凝剂,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4、遗传因素蛋白C/S缺乏、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遗传缺陷造成凝血-抗凝失衡。需终身抗凝治疗,定期监测INR值,避免合并获得性危险因素。
确诊肺栓塞后应限制剧烈运动,遵医嘱使用利伐沙班、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同时排查肿瘤等潜在诱因,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