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主要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部血管病变、右心室负荷过重等原因引起。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气道阻塞,肺泡结构破坏引发低氧血症,持续刺激肺动脉收缩。患者可出现咳嗽、活动后气促,需通过氧疗、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改善通气。
2、肺动脉高压肺部血管阻力持续增高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可能与缺氧性血管收缩、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需使用西地那非、波生坦等靶向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
3、肺部血管病变肺血栓栓塞或血管炎等疾病导致肺血管床面积减少,右心室排血受阻。可能伴随咯血、胸痛症状,需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或手术取栓。
4、右心室负荷过重长期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最终失代偿导致三尖瓣反流。出现肝淤血、腹水时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减轻容量负荷。
患者应严格戒烟并接种流感疫苗,低盐饮食配合呼吸康复训练,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及体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