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结节是肝脏长期纤维化后形成的异常增生组织,常见于慢性肝病终末期,主要包括再生性结节、发育不良性结节、早期肝癌结节等类型。
1、病因机制肝硬化结节主要由长期肝损伤导致,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因素持续刺激肝细胞异常再生,伴随纤维间隔形成结节样结构。
2、病理特征结节直径多在3-20毫米,病理学分为单腺泡再生结节、多腺泡再生结节及异型增生结节,其中大结节型异型增生具有癌变倾向。
3、诊断方法超声造影和增强CT可显示结节血供特征,肝硬度检测评估纤维化程度,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有助于鉴别恶性病变。
4、治疗原则针对小于10毫米结节建议3-6个月影像随访,大于10毫米需穿刺活检,合并门脉高压时需进行抗纤维化治疗和病因控制。
肝硬化结节患者应严格戒酒,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