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节可能由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硬化结节、肝癌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超声检查、血液检测、穿刺活检等方式明确诊断。
1、肝囊肿:肝囊肿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寄生虫感染导致,通常无症状,体积较大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治疗以定期观察为主,巨大囊肿需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良性肿瘤,与雌激素水平或血管发育异常相关,多数无需治疗。若瘤体超过5厘米或破裂出血,需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
3、肝硬化结节:长期肝炎、酒精肝等因素导致肝组织再生形成结节,常伴随肝功能异常。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保肝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4、肝癌:乙肝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暴露等可能诱发恶性结节,表现为体重下降、肝区疼痛。需通过手术切除、靶向药物仑伐替尼或介入治疗控制进展。
发现肝结节应完善甲胎蛋白和增强CT检查,避免饮酒及高脂饮食,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