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低可能由遗传因素、脱水、营养不良、贫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遗传性低血压导致低压偏低,通常无其他症状,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氟氢可的松、米多君等药物。
2、脱水高温出汗或腹泻导致体液丢失过多时,血容量减少引发低压低,伴随口渴、乏力,需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严重时可静脉补液。
3、营养不良长期蛋白质或铁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表现为头晕、苍白,需增加瘦肉、动物肝脏摄入,必要时服用右旋糖酐铁、蛋白粉等。
4、贫血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会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引发低压低伴心悸,需补充硫酸亚铁、叶酸,同时治疗原发病如消化道出血。
日常注意缓慢改变体位,增加食盐和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站立,若出现晕厥或视力模糊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