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辅助、定期复查、症状监测等方式护理。肝内胆管结石通常由胆汁淤积、胆道感染、寄生虫感染、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低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减少胆汁分泌负担,避免油腻食物及酒精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
2、药物辅助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茴三硫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可能与胆汁酸代谢异常或胆道炎症有关,常伴有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等症状。
3、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肝胆超声或MRCP检查,监测结石大小及胆管扩张情况,尤其出现黄疸、发热时需立即就诊。
4、症状监测记录腹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观察粪便颜色及皮肤巩膜黄染情况,体温超过38℃时提示可能存在急性胆管炎。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持续绞痛、寒战高热等急症表现须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