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脓肿是肠道壁或周围组织因细菌感染形成的脓液积聚,常见于阑尾炎穿孔、克罗恩病、肠结核等疾病,可能引发腹痛、发热、排便异常等症状。
1. 感染来源肠道脓肿多由肠道穿孔导致细菌感染引起,如阑尾炎穿孔、憩室炎穿孔等,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
2. 炎症疾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肠壁溃疡和脓肿形成,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治疗需结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英夫利昔单抗。
3. 术后并发症腹部手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或感染,形成脓肿,伴随切口红肿、高热,需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二次手术。
4. 罕见病因肠结核、放线菌病等特殊感染也可导致肠道脓肿,症状隐匿且易误诊,需通过病理检查和抗结核治疗确诊。
出现持续腹痛伴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需保持低渣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脓肿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