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的治疗时机通常在儿童生长发育期,最佳干预年龄为4岁至青春期前,实际治疗时间受到生长激素缺乏程度、骨龄进展速度、基础疾病控制情况、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生长激素缺乏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身高增长缓慢,可通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赛增、珍怡,需持续治疗至骨骺闭合。
2、骨龄延迟骨骼成熟度落后于实际年龄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生长治疗,药物选择包括生长激素结合蛋白、芳香化酶抑制剂,同时需定期监测骨龄变化。
3、慢性疾病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会抑制生长发育,需先治疗原发病,配合使用左甲状腺素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改善生长环境。
4、遗传因素家族性矮小或特发性矮小患儿,在排除病理性因素后,若预测成年身高显著偏低,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生长激素干预,治疗越早效果越显著。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儿童生长曲线,保证均衡营养摄入,适当进行跳绳等纵向运动,发现生长迟缓应及时至儿科内分泌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