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可能引起婴儿食物过敏,主要表现为皮肤红疹、胃肠不适、呼吸道症状等。婴儿食物过敏常见诱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过早引入致敏食物、肠道屏障功能薄弱等。
1、遗传因素父母有过敏史可能增加婴儿过敏概率。建议家长记录家族过敏史,避免过早引入高风险食物,出现过敏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或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2、免疫系统不成熟婴儿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易对食物蛋白过度反应。家长需遵循逐步添加辅食原则,首次尝试小麦制品应少量并观察三天,必要时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皮肤症状。
3、过早引入致敏食物六月龄前接触小麦可能诱发过敏。家长应严格遵循辅食添加时间表,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或口服补液盐。
4、小麦蛋白过敏可能与麸质蛋白敏感有关,通常表现为湿疹、腹泻或生长迟缓。需就医排查乳糜泻等疾病,治疗需严格无麸质饮食,急性发作期可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
家长发现婴儿进食小麦制品后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喂养并记录症状特征,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日常注意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隐藏的小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