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检查可作为肠癌的初步筛查手段,但确诊需结合肠镜等进一步检查。大便常规主要通过检测隐血、异常细胞等指标提示风险,准确率受肿瘤位置、出血量等因素影响。
1、隐血检测大便隐血试验可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微量出血,肠癌患者因肿瘤表面溃破常呈阳性,但痔疮、消化道溃疡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假阳性。
2、细胞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脱落细胞形态,发现可疑癌细胞时需警惕,但早期肠癌细胞脱落量少,检出率较低。
3、炎症指标白细胞、黏液等异常提示肠道炎症,部分肠癌患者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相关改变,但特异性较差。
4、性状观察柏油样便、细条状便等异常形态可能反映肿瘤占位,但需排除饮食、药物等干扰因素。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大便隐血筛查,阳性结果需及时完善肠镜检查。日常注意观察排便习惯改变,出现血便、持续腹泻便秘交替等症状应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