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瘀血可通过热敷、药物辅助、适度活动、物理治疗等方式促进排出。瘀血通常由毛细血管破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外伤性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1、热敷:碰撞48小时后采用温热毛巾敷患处,温度不超过40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热敷能扩张血管促进淤血吸收,但急性期禁止热敷以免加重出血。
2、药物辅助: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三七片、跌打丸、云南白药气雾剂。这些药物含三七总皂苷等成分,可改善微循环,但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
3、适度活动:瘀血稳定后逐步进行关节屈伸等低强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二次损伤。肢体瘀血者可抬高患肢,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
4、物理治疗:医疗机构可采用超声波、红外线等理疗手段,通过声波震动和热效应加速淤血分解,每周2-3次,5-7次为1疗程。
恢复期间避免饮酒及辛辣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若瘀血范围持续扩大或伴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等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