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可能出现骨痛,疼痛程度与疾病活动性、化疗副作用、骨质破坏程度及并发症等因素相关。
1. 疾病活动性肿瘤细胞未完全清除时可能持续分泌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导致溶骨性病变加重。需通过血清蛋白电泳和骨髓穿刺评估疗效,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化疗副作用部分化疗药物如硼替佐米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骨区放射痛。可配合使用加巴喷丁等神经痛缓解药物。
3. 骨质破坏既往溶骨性病灶在化疗后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机械性疼痛。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4. 病理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区域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突发剧痛需影像学确认。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椎体成形术干预。
建议定期监测骨密度,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疼痛持续加重时需排除骨髓瘤复发或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