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可能由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酗酒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
1、高血压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心房结构改变,增加房颤风险。治疗需规律服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2、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或反流等疾病可导致心房扩大,通常伴随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严重者需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刺激心肌细胞,可能伴随多汗、体重下降。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或放射性碘治疗。
4、酗酒酒精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节假日大量饮酒可能诱发阵发性房颤。需严格戒酒,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颤患者应避免浓茶咖啡,定期监测心率血压,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出现持续心悸或晕厥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