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来例假都痛经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与疾病有关。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通常无器质性病变,而继发性痛经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有关。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年轻女性,通常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出现,疼痛多开始于月经来潮前1-2天或月经来潮时,持续1-3天可自行缓解。疼痛多位于下腹部正中,呈痉挛性,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这种痛经与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前列腺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1-2周开始,持续至月经结束,甚至延长至月经后数日。疼痛多为进行性加重,可能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性交痛、不孕等症状。这种痛经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疾病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期也会出血,但不能排出体外,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疼痛。
若痛经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可通过热敷下腹部、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等方式缓解。若痛经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是否为继发性痛经。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原发性痛经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片等药物缓解疼痛,继发性痛经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