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阻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脉阻性脑血管病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因素引起,急性期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
1、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脉阻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关键治疗手段,适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治疗可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但可能引发出血等并发症。治疗前需严格评估适应证与禁忌证,完善头颅CT等检查排除脑出血。
2、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患者,发病后应尽早开始抗血小板治疗。治疗期间需监测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必要时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肠黏膜。
3、抗凝治疗抗凝治疗适用于心源性栓塞患者,可预防新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治疗需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剂量,维持凝血功能在安全范围。抗凝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皮肤黏膜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
4、神经保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旨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组织。常用药物有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这类药物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善能量代谢等机制发挥作用。神经保护治疗需在发病早期开始,与溶栓或取栓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5、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机械取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等,适用于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可在发病6-24小时内进行,通过导管将血栓取出恢复血流。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解除血管狭窄,预防再次闭塞。手术治疗需由经验丰富的神经介入团队操作,术后需密切观察并发症。
脉阻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康复训练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预防复发。